你好,我是Ding
本文特别适合高敏感人群,如果你内耗严重,大脑完全无法自控的胡思乱想,
什么都容易往坏的方面想,爱着急,很纠结,相信本文对你会有深远的作用!
文章稍长,是一份解决焦虑的实用手册,且看且珍惜。
若对你有帮助,作者于愿足矣。
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显示,我国焦虑症患病率6.1%,抑郁症3.6%。
《柳叶刀》研究发现:高收入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低收入者高23%。
悄无声息的,我们正在陷入精神困局。
大多数人执着地认为只要财务自由,精神状态就会越来越好。
无可厚非,钱能解决大部分物质问题,但精神上的,心态上的,这颗心的问题,还是那句话:
心病还需心药医!
早在2300年前,庄子就提出了三大破局之道,分分钟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。
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也被普遍使用,多数来访者表示庄子的学问真正有效,
我想,正在看文章的你也不会例外。
一:"虚舟理论":
人真的太自我了,你的痛苦,90%来自太把自己当回事 ,把自己看得太过重要,
甚至看不见别人,眼里只有自己。
饿了,痛了,渴了,难受了,遗憾了,焦虑了。总之只有我。
但凡想想别人,把我放的小一点,也不至于这么烦恼。
如果你也是如此,那虚舟理论一定能帮助你。
"方舟而浮于江湖,虚而遨游"(《庄子·山木》)——空船漂浮于江湖,反而能自由航行。
此刻请你想象你开着车慢悠悠的在路上行驶,突然后方一辆车对你狂按喇叭,
你本闲适的心情就被这喇叭声破坏了,正当你想理论时,你从后视镜看到后面那辆车
竟然没有驾驶员,是辆无人驾驶车,然后你的愤怒一下子就消失了!
这就是庄子的“虚舟思维”!
只要你不把自己当作被欺负,被攻击的对象,外界刺激就像风吹过空船,根本伤不到你。
除非你把自己当作受害者。
运用到人际交往里也是一样的,伤害与被伤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,枪响之后没有赢家。
你觉得自己被伤害,是因为你天然的把自己当作了被攻击的对象。
如果你把对方当作空气,你怎么会受伤?所以关键在于你。
我曾在《管理心理学季刊》2023案例库里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:
北京某外企总监陈姐,曾因下属在会议上反驳她而失眠一周。
对,你没看错,作为领导,她被反驳了。
所以陷入了深深的痛苦。但后来她请教了专业人士,让事情神奇发生逆转。
做法是:她把自己想象成"透明会议室玻璃",
同事在她面前争论时,她看到的是不同观点的碰撞而非"挑衅" ‘’
她的领导面有难色时,她首先思考方案是否有漏洞而非"针对自己" 。
半年后绩效评估显示,她的决策失误率下降58%,团队满意度飙升。
是不是很有趣?
这和心理学的ACT疗法(接纳承诺疗法)中的"认知解离"技术如出一辙,
把想法看作"飘过的云朵"。
就像庄子说的:"至人无己"——不把自己焊死在某个角色里。
不要把自己固定在自己身上,当你不在局里,看问题更客观。
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啊!
二:"庖丁解牛":
"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"(《庄子·养生主》)——用薄刃切入骨节空隙,
自然游刃有余。
庖丁讲述了自己解牛技艺的过程。
刚开始解牛时,他眼中看到的就是一头完整的牛,无从下手,
只能凭借蛮力和基本的操作去分解。
经过三年的实践,他已经能够看到牛的内部结构,不再把牛看作一个整体,
而是各个可拆解的部分,此时他对牛的身体结构有了深入了解,解牛技艺有了很大进步。
到了现在,他解牛时已经不需要用眼睛去看,而是凭借精神去感知,按照牛体的自然结构,
在筋骨缝隙处运刀,这是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,完全顺应牛的生理构造,
轻松自如地完成解牛工作。
焦虑不是敌人,是你的磨刀石,我们需要用拆解思维去看待目前遇到的困境,
所有问题都有解决之道。
困难在脑海中的呈现就是一团浆糊,好像是无法逾越的鸿沟,
就像庖丁刚看到牛,也是用蛮力,无从下手。
但你看,他经过三年,就看到了牛的内部,在他眼里不是整体的一头牛,
而是牛的一个个部分,是可拆解的,
所以你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困难和焦虑当做可拆解的一部分呢?
庖丁最后已经不用眼睛去看,而是用精神感知,就可以轻松完成解牛工作,
你面对困难何尝不行?
我举个例子,你就懂了!
比如:一个80后创业者,融资失败崩溃大哭。
如果用"庖丁视角"拆解困境,
情绪层:他内心很恐惧,很怕被投资人看不起(真相是对方早已忘记)
事实层:他自己的产品日活仍在增长
(也就是说他的核心优势未受损,其实即使没融到资也无伤大雅)
行动层:需优化3处用户界面(这个可以立即执行)
最后的结果是:这个"情绪解剖术"让他2周内重获投资,现公司估值超1亿。
看到这里,你是否也恍然大悟,你的困境,也可以这么拆解。
附上:拆解工具箱:(以后遇到困境,你也这么填写)
事件:
情绪(可抛弃):
事实(需面对):
下一步(最小行动):
内耗是无意义的,这你也知道,
不要把困境放在大脑里,而是把他拆解出来,问题就会被解决。
哈佛医学院发现,当人用"第三人称视角"描述困境(如"小王遇到了困难"),
杏仁核活跃度降低34%。
(大脑杏仁核越活跃,你活的越辛苦,内耗严重)
三:"坐忘心斋":
"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"(《庄子·大宗师》)——忘却身体,关闭思辨,达到纯粹觉知。
庄子的坐忘和我们经常听到的冥想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此先从每天15分钟开始,不焦虑体质渐渐形成。
我自己每天也都有坐忘(冥想)的习惯,早10分钟,晚10分钟,清空杂念。
(做不到完全清空没关系,随时把自己拉回来,专注呼吸),
当习惯养成后,人的身心都会很轻盈,压力和焦虑释放不少。
加州大学曾让两组职场白领做测试:A组每天冥想15分钟,B组正常休息。
8周后发现:A组皮质醇(压力激素)下降28%,大脑前额叶增厚(前额叶是理性决策区),
创造类任务得分提高41%。
这正是庄子说的:"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"——腾空心房,光明自现。
有趣吧?
那么你呢?如何借鉴?
第一:早晚冥想
如果时间允许,可以先从一天10分钟冥想开始,清晨或睡前都可以,不要强行清空杂念,
如果你觉得很难集中精神就对了,刚开始都会如此,慢慢调整呼吸,关注呼吸,
有杂念就拉回来,再关注呼吸。
第二:通勤冥想:
地铁上闭眼,专注感受车厢摇晃节奏,把报站声当背景音乐。实验显示,
这种"被动正念"同样有效。
第三:午休安神:
趴在办公桌时,用腹式呼吸默数"1吸2呼",专注小腹起伏。5分钟相当于浅睡30分钟。
第四:洗澡禅修法:
感受水流划过皮肤的温度变化,把"乱七八糟的"的焦虑直接冲进下水道。
最后友情提醒:
友:你的人生需要“留白”
庄子智慧提醒我们:
允许自己有时"没用"(虚舟) ,把难题当拼图玩(庖丁), 每天给心灵大扫除(坐忘)。
这口诀好好记在心里噢,这会是宝贵的财富。
此时此刻,请暂时放下手机,专注听10秒环境音(比如空调声/车流声/自己的呼吸)。
恭喜,你刚刚完成了今日份的"坐忘修炼"!
友: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!